台灣 左岸遠方/災難政治學 台灣人「大細心」?(張鈞凱) 2024 年 1 月 4 日 台灣 1.3k Views 九十七年中國汶川大地震,馬英九夫婦參加台灣舉辦的賑災晚會,為災區募款。圖/翻攝自網路 此情此景成為絕響,放在今天恐怕難以想像,蔡英文在社交平台發文慰問已是其極限。筆者有位北京年輕學者友人,汶川大地震發生時正在台灣訪學,多年後他回憶當年,仍然對於台灣民間為震災奔走印象深刻。不過也才經過十多年的時間,兩岸關係與人民情感,竟已時過境遷。 取而代之的,台灣把同理心轉移到了日本身上。2011年的311東日本大地震,台灣捐款超過200億日圓;直至今天,日本政客還時不時藉機「感謝台灣」。而台灣社會也引以為傲,高調彰顯「台日友好」。 閩南語有個詞叫「大細心」,意指故意偏袒一方,或者對某一方存有私心。平心而論,台灣對於大陸與日本的震災表現,可以看得出來其中「大細心」的轉移過程。網路上有不少討論,台灣網友給出的答案,莫過於大陸飛彈對著台灣,「我們為何要捐錢給敵國」云云。 從表面上來看,網友的說法一定程度反映了民眾最為直接的感受。但要說「地震歸地震,政治歸政治」,這又是不成立的。2018年花蓮地震,大陸救援隊挺進災區吃了「閉門羹」,蔡英文卻親向日本搜救隊握手致意;更別忘了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Facebook親筆題字「台灣加油」,令無數台灣人們為之動容。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親筆揮毫寫下「台灣加油」。圖/翻攝自臉書 類似的案例,說明了台灣人的情感結構,事實上是被政治風向或地緣變化牽著走。換言之,「由陸轉日」的情感變化,其實是被人為建構和引導出來的。安倍晉三遇刺離世時,台灣社會湧現一片哀悼潮,筆者訪問了日本旅台資深媒體人本田善彥的看法,他說日台雙方都藉著悲情,彼此尋找自身挫折的安慰。 本田善彥在另一篇專欄文章也寫道,台方「動不動就打出『日台羈拌』之虛擬形象的背後,均有『去中國化』的政治需求,需要找出非中國的文化因素來當靠墊時,日本是最方便利用的工具。」其尖銳又犀利的觀察,揭露了台灣執政者的「用心良苦」,殘酷地揭露出,台灣人的眼淚不過是政治人物的墊腳石。 這些年來,在民粹政治引導兩岸民意敵對之下,每當大陸發生天災,台灣總有極端網友發表「拍手叫好」的言論,令人悲嘆人情澆薄豈已到如此地步。2017年在桃園發生陸客團火燒車的重大意外,蔡政府的無動於衷,大概已說明了一切;2021年新冠疫情期間,時任防疫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在記者會上一句:「大陸不知道是哪個國家」,或許又再說明了一部分原因。 《禮記》有云:「鄰有喪,舂不相。里有殯,不巷歌」,面對周鄰災難傷亡,台灣社會本應發揮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問題是,人性已被政治扭曲、綁架、凌駕,災難還成了一門「政治學」,惻隱之心需要經過政治正確的審查。如此「大細心」,只會讓我們迷失在政治的選邊站隊之中,就像北一女區桂芝老師所批評的:「台灣政治最大問題在於『意不誠,心不正』」,人心之善並不應該由政治人物來定義。 (作者為《香港01》駐台灣首席記者,廣州暨南大學講座教授) 更多《獨家報導》 國戰會論壇/釋放和平統一無望信號 賴清德麻煩大了!(張淯) 淯知產業/第四次工業革命——地緣政治的全新賽局(張淯) Previous Article 中市法制局祭高額罰鍰 禁個人賣場販賣廣告電子煙 Next Article 顏炳立:2024房市會熱是假的,會再漲是虛的。 搜尋 Search for: 最新文章 【盛興說兩岸】臺灣青年要知道大陸關於房地產繼承相關法律 2025 年 10 月 28 日 【盛興說兩岸】臺灣青年應該認識大陸反國家分裂法的法律規定 2025 年 10 月 28 日 讀者投書》「牧師」流竄繼續為禍「著草」姜嘉偉原形畢露 2025 年 10 月 28 日 建築行業勞務用工的縮影——浙江省牛永盡社保案,讓中小企業心寒 2025 年 10 月 27 日 「台灣光復節」引熱議 陸官媒:提出「四項歷史責任」 大陸呼籲共擔歷史責任 2025 年 10 月 27 日 爆料投訴》新北市板橋羽球館遭投訴 無法依時段開場 消費者權益受損 2025 年 10 月 26 日 台南“冰塔”雪花冰 2.0升級 甜品界的“第一”追求 2025 年 10 月 26 日 《悲欣交集》再演繹 弘一大師李叔同音樂劇 10/31 震撼高雄衛武營 2025 年 10 月 23 日 「舊愛新歡國際精品」赴緬甸送暖 助村民改善生活 推動燕窩經濟 2025 年 10 月 23 日 花蓮縣政府與龍邦保全通力合作 成功協助獨居跌倒長者脫困回床 2025 年 10 月 23 日 福州金宏昌機械有限公司 依法維權、澄清真相、維護台商合法權益 2025 年 10 月 21 日 基隆市宗教盛事 無極大羅光天殿晉匾儀式 佛光照山河 神恩佑萬民 2025 年 10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