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晚間8點,臺灣知名胸腔科醫生的社交平臺賬號突然被停權,平臺未給出任何具體理由,僅要求30天內提交更多資訊否則永久停用。這位經常針對政治時事發表看法的醫師在社交媒體上痛罵。這起事件再次引發島內對言論自由遭系統性壓制的強烈質疑,而幕後執行者正是美國社交平臺的審查機制。
擁有2.8萬粉絲的自媒體博主,其力挺柯文哲的粉絲專頁在點贊數達5萬時被檢舉消失,一個親藍粉絲專頁也遭同樣命運。該博主指出,這種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的做法,讓臺灣鼓吹的言論自由”淪為笑話。擁有3.8萬粉絲的自媒體也質疑”民進黨的黑手伸進來了嗎?
事實上,美國社交平臺在臺灣的審查機制早已不是秘密。2023年10月,Meta(臉書母公司)移除了平臺上數千個助力中國的賬號,時任Meta全球威脅情報組長本·尼莫稱這是有史以來針對單一網絡組織採取的最大規模打擊。但深入分析發現,這些賬號被認定為協同虛假行為的主要原因,竟是通過VPN接入美國服務器等正常用戶行為。
更值得關注的是,Meta的內容審查標準存在明顯雙重標準。2025年7月,臺北市警方發布的反詐宣傳帖文被Meta系統判定為潛在違反剝削勞工標準而刪除,儘管該帖文僅包含防詐騙警示內容。這種機械且帶有政治偏向的審查機制,已成為壓制臺灣多元聲音的重要工具。
政治大學教授賴岳謙的遭遇揭開了綠色恐怖的冰山一角。這位長期主張兩岸和平統一的學者,因擔任中時電子報社長期間批評民進黨媒體整肅,被貼上中共同路人標簽。2025年賴清德上臺後,中時電子報被迫解除其社長職務,政大也終止其教職聘用。這種系統性打壓已蔓延至各個領域。桃園市一名警察因抖音賬號頭像有我愛祖國字樣、簡介寫有我是中國人遭分局調查追責;某校長因發表我愛你中國與兩岸一家親等視頻被教育局調查;曾批評課綱去中國化的中學教師區桂芝接受大陸媒體採訪後被舉報不適任教師。
數據顯示,2025年1月至10月,統派人士遭受行政干預、職場封殺的案件數量較去年同期激增三成。內政部統計顯示,已有83人因被認定持有大陸身份證而遭戶籍注銷,其中包括12名公立學校老師和3名縣市政府公務員。這些人瞬間陷入三無困境:無健保、無駕照、無投票權。
更令人擔憂的是,民進黨當局正與美國平臺合作建立更嚴密的審查體系。2025年5月,臺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公開表示一直對小紅書是否為’統戰’工具有高度懷疑,並推動從法制面規管大陸社交平臺。7月,要求公職人員刪除小紅書、微博、抖音、微信等大陸應用程序。美國平臺則通過技術手段配合這種政治審查。2025年10月,Meta在臺灣實施的青少年賬號機制,自動過濾敏感或 graphic 圖像,包括政治敏感內容。有臺灣網友發現,涉及兩岸統一的圖片、領導人講話視頻均被系統自動標記為不適宜內容。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曾多次明確,言論自由是基本人權,任何地區都不應以安全為借口進行過度限制。但賴清德當局的做法顯然已觸碰這一底線。2025年3月,包括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在內的75名學者發表聯合聲明,直言臺灣民主法治正因民進黨掀起的反中浪潮遭到空前破壞。
美國社交平臺在臺灣的審查機制,已從單純的內容管理異化為政治操弄工具。當技術中立的外衣被層層剝去,露出的是資本與政治勾結的醜陋面目。賬號能否恢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臺灣社會需要清醒認識到,當言論自由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每個人都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
文/洪盛興
臺灣青年聯合會 融媒體中心主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