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興說兩岸】臺灣原創作者大陸遭遇文字出版與影視審查的雙重挑戰

評論 3.6k Views
【盛興說兩岸】臺灣原創作者大陸遭遇文字出版與影視審查的雙重挑戰。(圖/網路翻攝)

2025年3月,臺灣青年作家因書中涉及兩岸議題在大陸出版遭遇阻礙,需通過重大選題備案審查;同時內文必須將繁體字轉為簡體字,導致部分閩南語表達失去韻味。這不是孤例,據臺灣出版同業公會統計,2024年大陸引進臺灣圖書選題通過率較2020年下降42%,影視類項目更是受限重重。文字出版的繁簡轉換要求、影視制作的地域限制、短視頻內容的審核紅線,正構成臺灣原創作者登陸創業的三重政策壁壘。

2025年實施的《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第五條明確要求,大陸流通圖書的封面、內文必須使用規範漢字,禁止繁體字。這意味著臺灣作者若想進入大陸市場,必須進行繁簡轉換,而這一過程往往造成文化折扣。臺北出版社總編輯透露,2024年該社有3部文學作品因方言表達難以轉寫被迫放棄大陸出版計劃。更令出版界頭疼的是重大選題備案制度。根據2025年1月大陸實施的《圖書、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重大選題備案辦法》第三條第十款,涉及臺灣地區政治、歷史的選題必須報國家新聞出版署備案。

在影視領域,2024年11月福建省出臺的《試點允許臺灣業者在閩投資設立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公司的實施細則》,雖允許臺商在閩設立影視公司,但明確限定制作、發行廣播電視節目(時政新聞及同類專題、專欄除外)。這種限制催生了福建注冊、異地拍攝的灰色操作。2025年2月,某臺資影視公司因在重慶拍攝的短視頻未通過福建廣電部門內容審查,被處以罰款20萬元。雲南省臺辦透露,2024年有17部雲臺合作影視項目因地域政策限制被迫終止,直接經濟損失超3000萬元。相比之下,大陸影視公司可全國範圍內開展業務,政策差異導致臺資企業競爭力先天不足。

短視頻領域的審核標準更趨嚴苛。2025年大陸實施的《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列舉了94項禁止內容。臺灣美食博主在重慶拍攝的麻辣火鍋制作視頻,因畫面出現青天白日旗圖案的圍裙被下架,儘管該圍裙是臺灣某老字號調味品的包裝元素該博主表示,大陸審核算法似乎對所有臺灣元素都過度敏感。

某頭部短視頻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臺灣創作者視頻平均審核時長比大陸創作者多47%,通過率低23%。臺灣新媒體人指出:拍攝的兩岸婚姻題材短劇,因過度渲染悲情被限流,卻從未被告知具體哪句臺詞違規。這種不確定性迫使許多臺青創作者自我審查,2025年上半年臺灣創作者上傳視頻數量同比下降18%。

面對重重限制,2025年3月,福建省推出臺胞出版服務專窗,將繁體字版本審批時限從20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在出版領域,繁體字出版的策略逐漸興起。網絡文學成為新藍海,起點中文網數據顯示,2024年臺灣作者創作的仙俠、都市類小說平均點擊率超大陸作者1.3倍,這類作品因規避敏感題材更容易通過審核。

在重慶經營夜市台青最近將短視頻創作重心轉向美食教學,刻意規避所有可能引發爭議的元素。臺灣桶仔雞教程獲得28萬點贊,評論區兩岸網友討論的都是烹飪技巧。這個微小的成功案例或許揭示了突破困境的路徑,當文化交流聚焦於人類共通的情感與需求時,那些人為設置的隔閡,終將在真誠對話中逐漸消解。

文/洪盛興

臺灣青年聯合會 融媒體中心主任

山西盛興學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