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胸悶、胃脹 中醫師教您按這個穴道可舒緩

健康 661 Views
心悸、胸悶、胃脹 中醫師教您按這個穴道可舒緩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內關穴位所在/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現在人生活壓力大,常常造成作息、飲食不規律,因此身體可能會出現心悸、胸悶、胃脹、失眠等問題。為了解決民眾困擾,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養生教學影片,最新一期的主題就是被稱之為養心穴的「內關穴」。花蓮慈院中醫部林尚緯醫師表示,中醫理論對於內關穴的形容中,有句話叫做「內關心胸胃」,說的就是可以透過內關穴來調養心胸胃不適的困擾。

 

內關穴位於人體十二經絡中的手厥陰心包經。心包經顧名思義,具有保護心臟與心血管的效果,同時還有平衡自律神經與情緒的作用。林尚緯醫師表示,內關穴的位置,在我們前臂的掌側面,當我們握拳時,前臂正中有兩條筋突出,內關穴就在兩筋之間,手腕橫紋上三指幅的高度,當我們按壓此處時,通常會有明顯的痠脹感。

 

林尚緯醫師表示,內關穴的調理主要有兩點。第一,內關穴具有可以調節腸胃系統,達到止吐、止嗝、消脹氣的效果。舉凡暈車暈船、手術後的噁心感、酒喝太多導致想吐或是打嗝不止,胃脹氣造成的腸胃不適,這時候按壓內關穴能加以緩解。而且根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按壓內關穴能緩解化療後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因此又被稱為止吐第一穴。

 

內關穴第二個主要調理的內容,就是可以調節自律神經與心血管系統,具有寧心安神、寬胸理氣的功效。有些人平時個性容易緊張,經常伴隨有胸悶、短氣、心悸、煩躁、失眠、流虛汗等症狀,偏偏在經過醫療檢查後,各項數據和報告又沒有異常,這時候可能會被歸類於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林尚緯醫師表示,如果有以上的症狀,不妨嘗試按摩內關穴,因為根據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針刺內關穴具有促進副交感神經活性的效果,而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包括使心跳變慢、瞳孔縮小、腸胃蠕動加快、排汗減少、肌肉放鬆等,使人體呈放鬆狀態,同時可以降低血壓的收縮壓,減輕心臟的負擔,因此中醫在臨床治療時,常常會透過內關穴來保養心血管,達到防患於未病的效果。

 

林尚緯醫師表示,簡單來說,內關對於自律神經、心血管與腸胃系統都有調節的作用。而內關穴常用的保養則分為「按摩保健法」與「刮痧法」。民眾可以自己用拇指持續按住內關穴約五秒後鬆開,或者在按住內關穴後輕輕旋轉,此時會感覺到局部有痠脹感。林尚緯醫師建議,若要按摩內關穴,可以選在晚上七到九點,此時正好是心包經循行的時間,每天按三到五分鐘即可。

 

另外,刮痧法是在內關穴前後塗上油膏、精油或按摩油後,將刮痧板垂直於皮膚,以輕柔的力道反覆輕刮,建議在看到內關穴附近的皮膚有出痧現象時,就可以停下,切忌不要太用力刮拭,造成皮膚破損或軟組織受傷。花蓮慈院中醫部推出的2024年養生穴位衛教影片,規劃將會有十集,會在花蓮慈濟醫院YouTube頻道播出,每期都邀請到專業的中醫師,分享中醫最常用的十個穴道-十總穴,揭開中醫穴道的神秘面紗,也分享免費的居家養生秘訣,陪伴大家健健康康青春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