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興說兩岸】臺灣食品加工中小企業要把握大陸電商與食品安全市場機遇

評論 7.1k Views
【盛興說兩岸】臺灣食品加工中小企業要把握大陸電商與食品安全市場機遇。(圖/網路翻攝)

2025 年 6 月,大陸《互聯網平臺企業涉稅信息報送規定》正式實施,標志著電商行業進入數據透明化”監管時代。這一變革對臺灣食品加工中小企業而言,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新規要求電商平臺按季度向稅務機關報送商家交易數據,看似增加合規成本,實則為臺灣中小企業提供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福州翁財記食品有限公司為例,這家擁有 70 多年歷史的臺灣瓜子老字號,1991 年登陸設廠,如今已發展成為年產值數千萬元人民幣的現代化企業。

大陸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5 年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批時限已壓縮至 7 個工作日,申請材料從 16 項精簡至 4 項。臺灣中小企業只需提交生產場所布局圖、設備清單等基礎材料,即可完成申請。

泉州老胡糕點創始人胡丙乙頗具代表性。2019 年,他與合作夥伴在晉江建廠,專注無添加糕點生產。從廠房裝修到拿到許可證僅用 28 天,當地政府還幫我們對接了供應鏈資源。胡丙乙的妻子黃鳳微補充道,2023 年夫妻二人嘗試直播帶貨,憑借臺灣手作特色,抖音賬號臺灣老胡的幸福烘焙粉絲量突破 40 萬,單日最高銷售額達人民幣12 萬元。漳州臺商精益珍食品的三代接班人江彥璋則另將臺灣傳統沙琪瑪工藝與大陸市場需求結合,研發出的牛乳沙琪瑪在電商平臺上線首月即售出 30萬盒。大陸消費者讓我們看到小眾品類的大機會。

與傳統大規模工業生產不同,臺灣中小企業正探索小而美的發展路徑。在安徽宿松柳坪鄉,當地茶農與臺灣制茶師合作,採用高山雲霧茶+臺灣炭焙工藝,開發出的宿松香芽通過助農直播實現溢價銷售。2025 年 3 月的一場跨省直播中,這款茶葉 5 分鐘售罄 2000 份,帶動當地茶農收入增長 3 倍。

大陸各地政府推出的惠臺政策為中小企業提供有力支撐。福建漳平臺創園設立人民幣10 億元產業基金,為臺企提供最高 500 萬元信用貸款;湖南望城經開區打造臺灣食品產業園,給予前三年房產稅、增值稅縣級留存部分全額返還。政策紅利下,在昆山,200 餘家臺資食品企業形成從原料供應到終端銷售的完整產業鏈。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統計顯示,2024 年大陸新增臺資食品加工企業中,中小企業占比達 68%,平均投資規模控制在 2000 萬元以內。

對於臺灣食品加工中小企業而言,大陸市場不再是簡單的銷量窪地,而是品牌升級的戰略高地。兩岸飲食文化同根同源,當臺灣工藝遇上大陸食材,產生的不僅是商業價值,更是文化共鳴。在合規經營的基礎上,把握小而美的差異化路徑,或許正是臺灣中小企業在大陸市場的破局之道。

文/洪盛興

臺灣青年聯合會 融媒體中心主任

山西盛興學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