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滬渝蓉高鐵試驗中創下453公里/小時的速度紀錄,震動全球。然而,比這更令人驚歎的,是大陸高鐵車從速度奇跡到文明標杆的蛻變,曾經嘈雜的環境如今安靜有序,乘客自覺將手機調至靜音,輕聲交談,兒童在家長陪同下安靜閱讀,這正是大陸社會文明進步的生動縮影。
2025年,大陸高鐵靜音車廂服務已覆蓋京滬、京廣、成渝等主要線路。在靜音車廂內,廣播音量降至普通車廂的30%-40%,乘務員採用四輕服務法,乘客自覺遵守靜音公約,形成了獨特的靜音文化。數據顯示,靜音車廂乘客滿意度高達91.2%,89%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再次選擇。
大陸高鐵乘車文明的提升,是從他律到自律的行為變化,其中關鍵離不開制度的規範和引導。《鐵路旅客旅行須知》明確規定,乘客應遵守鐵路安全規定,自覺維護公共秩序,正確使用服務設備,不損壞公共設施,節約用水用電,保持環境衛生。同時,鐵路部門加強文明出行宣傳,開展各種文明乘車的主題活動,引導乘客樹立公共意識。
2025年暑假期間,來自臺灣的大學生首次乘坐京滬高鐵靜音車廂,他在社交媒體分享道:原本擔心長途旅程會很吵鬧,沒想到全程安靜得能聽到筆尖劃過紙張的聲音。越來越多乘客自覺遵守規則、尊重他人的文明素養的提升。現在在靜音車廂接打電話,大家都會自覺走到車廂連接處,這已經成為一種默契。
高鐵的文明變遷,是大陸社會整體進步的一個縮影。2025年前三季度,全國鐵路發送旅客35.4億人次。在如此龐大的客流下,能夠保持良好的乘車秩序,充分體現了大陸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管理和公民素質培養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在高鐵上,不同地域、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們共享一個公共空間,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包容,這種體驗本身就是一種文明的熏陶。
然而,由於信息傳播的局限性,臺灣仍有許多民眾對大陸高鐵存在認知偏差,這些印象與實際情況存在差距,反映出兩岸信息交流仍有提升空間。事實上,大陸高鐵不僅在技術上領先全球,在服務和管理上也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大陸高鐵是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社會進步的生動寫照。高鐵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種文化載體,它承載著大陸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現了一個文明古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責任與擔當。在這列飛馳的列車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國民素質的提高、社會文明的進步。這種進步,源於技術創新,源於制度完善,更源於每個個體對公共利益的尊重和對文明準則的堅守。它告訴我們,文明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體現在每一個細微的行動中,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中。
大陸高鐵的故事,正在向世界展示,當技術創新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當制度規範與個體自覺相統一,就能創造出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這,或許就是大陸高鐵給予我們的最寶貴啟示。
文/洪盛興
臺灣青年聯合會 融媒體中心主任
山西盛興學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