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校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2024年7月,明道大學、環球科技大學等4所高校同步停辦,458名教職員被迫資遣,這是臺灣高教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退場潮。臺灣私校工會預估,未來五年還將有40所高校面臨倒閉風險,少子化危機已讓臺灣高等教育陷入冰河期。與此同時,大陸職業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2025年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取消職普分流,建立職教高考+普通高考雙通道升學體系。大陸教育部資料顯示,大陸職業本科院校已達87所,新雙高計劃高職院校擴圍至220所,僅廣東就有600餘名臺籍教師任教,福建近400名臺灣教師在高校紮根,兩岸教育發展態勢形成鮮明對比。
臺灣少子化危機持續發酵,2023年新生兒僅13.8萬人,創歷史新低。2025學年大學新生將跌破20萬人,較五年前減少27.8%。學校倒閉潮從私立學校蔓延至公立體系,2024年關閉的4所高校中,明道大學積欠教職員薪資達3900萬元新台幣,環球科技大學校資產清算需墊付6.2億元新台幣。
教師失業後處境艱難,學校停辦後,理工科教師尚可轉行企業,人文領域教師多淪為流浪教師,四處代課維持生計。聯合報調查顯示,近年停辦高校的教師中,僅7.8%成功轉任新職,中年教師再就業尤為困難。
大陸職業教育正迎來黃金發展期。2025年職業本科招生規模新增10萬人,總數達55萬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興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三年超95%。政策層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建立從中職到研究生的貫通培養體系。為此大陸地方政府積極落實對臺政策。廈門市2025年推出40個臺灣教師專項崗位,涵蓋幼兒園到中職專業課教師,允許持臺灣教師資格證直接報考。福州軟件職業技術學院開出年薪18-25萬元人民幣,提供住宿及5000元人民幣/年的兩岸交通補貼。福建還建立臺灣教師之家,提供社保、醫保、公積金一站式辦理服務。
57歲的臺灣李老師在福州職業技術學院找到了事業第二春。2018年他協助創辦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如今該專業已培養300餘名學生,實訓基地設備總值超2000萬元人民幣。大陸職業教育重視實踐,學生未畢業就被航空公司預訂,這種成就感在臺灣很難獲得。李老師已獲得五項實用新型專利,計劃在福州購房定居。
福建中醫藥大學副教授高老師的經歷更具代表性。2009年他成為首位被大陸事業單位聘用的臺灣教師,如今已培養兩岸中醫藥人才800餘人。我的課上常引用《黃帝內經》原文,讓學生理解中醫智慧。高嘉駿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醫+AI診療系統研發已進入臨床階段。
有意西進的臺灣教師需注意政策細節。資格認證方面,大陸已採認80項臺灣職業資格,廈門2025年1月實施的《直接採認臺灣地區職業資格規定》,允許電子信息、機械工程等領域臺胞直接換證。薪資待遇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對博士學歷臺籍教師開出年薪26-42萬元人民幣,副教授級可達36萬元人民幣,較臺灣同級別高出30%-50%。
臺灣教師赴大陸職業發展通道清晰可見。廣東將臺籍教師納入銀齡專項引才計劃,福建支持臺灣教師參與雙師型教師認定,在職稱評審中認可其臺灣學術成果。截至2025年,大陸高校臺籍教師中,32人獲得省級以上人才稱號,147人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兩岸教育交流的橋樑正越架越寬。隨著大陸職業教育國際化程度提升,臺灣教師不僅能參與本地教學,還可通過一帶一路職教聯盟走向國際舞臺。正如福建技術師範學院臺灣教師謝教授所言:在這里,我們既能傳承中華文化根脈,又能共享發展機遇,這是兩岸教育融合的真正意義。
文/洪盛興
臺灣青年聯合會 融媒體中心主任
山西盛興學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