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興說兩岸】臺灣小清新文學能否抓住大陸原創小說市場升級機遇

評論 8k Views
【盛興說兩岸】臺灣小清新文學能否抓住大陸原創小說市場升級機遇。(圖/網路翻攝)

2025年1月,大陸啟動互聯網低俗內容專項整治行動,中央網信辦明確要求清理”宣揚拜金主義”、”歪曲歷史人物”、”描寫非主流婚戀觀”等問題作品。這場被業內稱為內容淨化風暴的整治,正重塑大陸人民幣1000億元規模的原創小說市場格局。當無腦爽文退潮,讀者開始呼喚更細膩的情感表達,這恰好為臺灣創作者擅長的校園風、職場輕戀情等小清新風格打開了一扇機遇之門。

大陸原創小說市場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轉型期。2025年行業數據顯示,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5.37億,但傳統爽文的市場份額已從三年前的68%下滑至42%。番茄小說、七貓等主流平臺的算法推薦機制正在調整,人工審核團隊規模擴大3倍,重點扶持有温度、有深度的現實題材作品。這種變化背後,是讀者群體的結構性變遷,25-40歲讀者占比達67%,其中女性用戶超過60%,她們更偏愛《小何青梅》這樣的作品,該書通過37處跨時空呼應的細節描寫,以330萬次閱讀量證明含蓄情感表達的市場潛力。

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形成奇妙共振。中國作協2025年網絡文學選題指南明確提出捕捉日常煙火中的細膩感情,閱文集團為此設立人民幣2億元專項基金,扶持新情感敘事作品。晉江文學城數據顯示,標注”慢熱”、”治愈”、”現實向”標簽的新作增長率達189%,而”霸道總裁”、”贅婿逆襲”等傳統套路文的讀者留存率下降至35%。這種市場空窗期,正是臺灣小清新文學的天然優勢所在。

臺灣文學在細膩情感表達上的傳統,與大陸當前的內容升級需求高度契合,恰好滿足大陸讀者對”有質感的情感”的追求。2024年《海峽情思》系列散文在大陸出版時,3萬冊首印量兩周售罄,豆瓣評分高達8.7分,評論區中久違的文字溫度等留言獲得超10萬點贊。

兩岸文學交流的基礎設施已相當完善。海峽兩岸文學論壇連續舉辦12屆,累計促成300餘部作品版權交易;2025年新簽署的《兩岸數字版權保護協議》,將作品確權時間從30天縮短至72小時。廈門翔安設立的兩岸青年文學交流館,提供從創作到出版的全流程支持,首批入駐的5位臺灣作家已完成3部作品的大陸版創作。這些機制為臺灣創作者提供了低門檻的進入通道。

成功案例已驗證合作可行性。臺海出版社推出的臺灣小清新文學叢書,收錄林文義、陳義芝等作家作品,通過散文+插畫的形式,在當網文學類新書榜占據前三甲。更具突破性的是IP跨界開發臺灣作改編為微短劇,這種文本-影視-衍生品的全鏈條開發,展現臺灣IP的商業潛力。

進入大陸市場跨越文化差異,版權分成模式也需適應,大陸平臺多採用保底+分成模式,如晉江文學城對頭部作品提供人民幣50萬元保底,後續按訂閱收入3:7分成,這與臺灣常見的一次性買斷制有顯著不同。

技術變革帶來新變量。AI輔助創作工具在大陸普及率已達58%,這要求臺灣創作者提升數字化技能。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陸讀者對人情味的追求反而強化,73%的讀者表示寧願忍受不完美的手工敘事,也不要AI生成的完美套路,這恰恰是臺灣創作者可以堅守的優勢領域。

站在內容升級的風口,臺灣小清新文學正迎來歷史性機遇。當大陸讀者開始在文字中尋找”生活的溫度”,那些藏在老院石榴樹下的情愫、辦公室咖啡機旁的對視、畢業紀念冊裏的未寄出告白,或許正是打開千億市場的鑰匙。在兩岸共同的文化基因裏,文學從來都是最好的橋樑。

文/洪盛興

臺灣青年聯合會 融媒體中心主任

山西盛興學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