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興說兩岸】兩岸教育融合新路徑:職業繼續教育與終身學習制度互補共贏

評論 1.7k Views
【盛興說兩岸】兩岸教育融合新路徑:職業繼續教育與終身學習制度互補共贏。(圖/網路翻攝)

2025年10月,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臺灣產業學院的145名新生正式開課。來自臺灣的博士在數字媒體藝術課堂上,指導學生用多媒體技術創作數字翅膀。與此同時,新北市百家終身學習商鋪計劃吸引超過600名市民參與,通過在咖啡店、文創空間等場所完成學習任務兌換學分。這兩個相隔海峽的教育場景,正勾勒出兩岸教育融合的新可能——大陸職業繼續教育的規模化優勢與臺灣終身學習的精細化實踐,能否形成1+1>2的互補效應?

大陸繼續教育正在迎來史上最大變革。2025年2月,大陸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25年度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和校外教學點設置與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自當年秋季起,函授業餘等辦學形式統一更名為非脫產,要求高校新增專業須對接先進制造、人工智能、養老照護等國家戰略領域。這項改革使大陸繼續教育體系更加聚焦產業需求,目前全國參與繼續教育人數已達1.2億,其中職業技能培訓覆蓋9000萬從業人員,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在職教育網絡。

臺灣2002年頒布的《終身學習法》確立”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非正式教育”的三元體系,2025年更將占總人口34.22%55歲以上群體納入重點支持對象。新北市創新推出的終身學習商鋪”模式,串聯百餘家特色商家作為學習場所,市民參與走讀導覽、手作體驗等活動即可積累學分,這種生活即學習的理念,使臺灣終身學習參與率連續五年保持在62%以上。

大陸的規模化培養能力與臺灣的精細化運營經驗,恰好形成產業鏈與生活圈的教育覆蓋互補。站在2025年的時間節點回望,兩岸教育融合已從零星交流走向系統合作。當職業學院的三教融合平臺接入臺灣終身學習學分銀行,當新北市的樂齡課程引入大陸智慧康養技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教育資源的互補,更是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正如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臺灣產業學院學生所說:我們用VR技術復原閩南古厝,用AI分析兩岸產業數據,這些嘗試本身就是最好的融合實踐。在技術變革與人口結構轉型的雙重挑戰下,兩岸教育工作者與青年正共同書寫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新篇章。

文/洪盛興

臺灣青年聯合會 融媒體中心主任

山西盛興學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