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盛宴「佳山大茶會」在北投文物館磅礡登場

評論 1.1k Views

吳德亮/兩岸知名作家、詩人藝術家

四百多年前的日本戰國時期,豐臣秀吉於京都北野天満宮舉辦「北野大茶湯きたのおおちゃのゆ」,廣邀天下愛茶之人,帶上喜愛的茶具與茶分享品茶之美盛會。四百年後的這三年,推廣日本裏千家茶道近20年、早已成為臺灣抹茶道重要據點的「北投文物館」以同樣的精神,連續三年舉辦「佳山大茶會」,今年11月2日、3日兩天的第三屆盛會,除了日本茶聖千利休一脈相傳的表千家、裏千家與武者小路千家,還有煎茶道著名的小笠原流、方円流等共襄盛舉,包括來自日本抹茶及煎茶道不同派別的名師〈祝宗梅、徐宗希、陳瓊華、佐藤宗翠、小林徹信、陳秀麗、賴蕙園〉等,還特別邀來與豐臣秀吉有著深厚淵源的日本鷲峰山高台寺參與,為台灣茶道再度開創輝煌的篇章,更足以輝映四百年前的北野大茶湯盛會吧?因此儘管單場門票660元,依然瞬間秒殺、場場滿席,館方表示活動為期兩天參與人次高達七百多位,堪稱盛況空前。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茶會期間,小笠原流煎茶道臺灣臺北翫茶齋、日本茶道表千家臺灣支部、日本鷲峰山高台寺、煎茶道方円流臺灣支部、表千家不白流翠会、武者小路千家雅茗会等多個流派齊聚,為賓客呈現多樣的茶道風采,館方還特別從大阪空運來台茶道專用的白枝炭、胴炭、丸管炭等多種「名炭」燒水,而茶道老師以筷子夾炭的場景也讓在場賓客大開眼界吧?大廣間滿滿秋意的「秋氣清」掛軸更來自京都大徳寺聚光院。每場茶席各有千秋,精緻的茶道具則來自日本茶道工藝大師橋村萬象、中村翠嵐、佐佐木虚室的作品,加上特別的和菓子,透過不同流派演繹截然不同的茶文化風采,讓人在精緻的茶道具與悠悠茶香中,深入體驗「茶禪一味」的禪境與美感。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例如裏千家淡交會北投協會周婉儒會長使用的茶棗,看似不起眼的外觀,開蓋後確有著精雕細琢的華麗工藝。而裏千家徐宗希準教授在大廣間演藝的茶席,從時間、掛軸、風爐、茶碗、茶杓、茶匙、懷紙、木炭等所有細節都以毛筆嚴謹書寫在紙上,並附上所有茶道具的木盒、包裝、錦帶等,鉅細靡遺地陳列在茶席後方供賓客逐一觀賞,讓人深刻感受茶道的用心。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或有人質疑日本茶道在台灣發展,殊不知抹茶道源自宋代「點茶法」,遠自十二世紀南宋時期,兩度遠赴中國學習佛法的日本高僧榮西禪師,不僅從中國帶回茶種廣為栽培,還將宋代風行的「點茶法」,及禪院茶宴與抹茶製法,傳回鎌倉幕府時代的日本,再經由村田珠光、武野紹鷗至千利修等先賢發揚光大,而成了今天名揚四海的「抹茶道」,而他的孫子千宗旦則將千家家督交由三男千宗左繼承為「表千家」,次男宗守與四男宗室則自立為「武者小路千家」與「裏千家」,合稱「三千家」傳承至今。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而煎茶道則源於明代的「瀹茶法」與文士茶風,十七世紀的明末清初,中國高僧隱元禪師應德川幕府之邀東渡弘法(還是由鄭成功派遣軍艦護送至日本長崎登陸呢),不僅在京都宇治建立一座中國式寺院「萬福寺」,還將明代盛行的「瀹茶法」傳到日本。當時宇治製茶師特別將抹茶的「蒸青」製成方式,與中國「炒青」綠茶的揉捻工藝結合,製作出蒸青煎茶而廣受喜愛,成了日本煎茶道的濫觴。為了紀念隱元禪師的貢獻,「全日本煎茶道連盟」從1955年開始,每年五月都在萬福寺舉辦「全國煎茶道大會」,今天已堂堂邁入第六十多屆了。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北投文物館洪侃館長則表示:蘊藏著深厚文化唐宋至明代時期的飲茶法,今天在中國卻已逐漸被遺忘。為了追尋其中的文化底蘊,北投文物館二十年前毅然引進日本裏千家茶道,希望能在呼應唐式建築演化而來的日式木造古蹟建築中,演示追尋千年前的茶文化,多年來成績斐然,學員遍布全台。而「佳山大茶會」更希望藉由各流派的參與與交流,讓大家能在美麗的百年古蹟北投文物館,以文化多元的角度體驗茶道之美。


更多《獨家報導》